我是一名85后,以前总觉得老人院离我非常遥远。谁若提起老人院,我是三不原则:不关心,不在意,不参与。然而,因缘际会,现在的我却当上了老人院的会计。
三年前,我家一位亲戚卧床了,因家人照顾不到,身上起了褥疮,住进了老人院。我去看望他,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老人院。走进位于城区的一平房院落,一棵很大的无花果树上结满了果子,生机盎然。
5间北房加卫生间,厨房、储藏间配套齐全,屋里没有一点异味。那时上班的是顾姐,给我的印象沉稳有耐心。这次探访,无论环境还是护工、老人,都颠覆了我以前对老人院死气沉沉、孤寂冷漠的刻板印象。
在这里上班后,了解到更多的人和事。老人院经过几年的发展,靠老人家属的口碑相传,美誉度越来越高,规模越来越大。现有5个小院,每个小院不超过十位老人,三四位专业护工精心护理,干干净净,温馨祥和,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。
这里像居家过日子一样,闻不到商业气息!护工干起活来也像在家一般,任劳任怨,不分彼此。因护工配比较高,照顾的比较到位。
走进老人院每个房间,闻不到一点老人味。护工们除了日常护理,有时间了与老人一起做游戏:丢沙包、敲小鼓、打老人乒乓球、唱歌等等,不亦乐乎,像在自家一样轻松自然。
实践证实,老人一辈子住平房习惯了,他们养老也喜欢平房。在院子里晒太阳,活动方便,更接地气。老人院对养老用房的挑选体现出良苦用心。
在老人院,临时工干一天,哪怕是自己走的,也有一天的工钱。有干几个月不适应中间劝退的,都是发全月工资。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的,有的直接带着老人来上班。
老人院的温情还体现在老人的接收上。王阿姨是植物人,刚来时身体瘦弱,褥疮严重,护工不敢收。经过近两年的精心护理,几次生命垂危,现恢复的很好,大家都觉得是个奇迹。尹姥姥刚来时骨折不能动,住了几个月,离床能坐轮椅了,老人院随之降低了住院费用。梁奶奶刚来时脾气暴躁,骂人哭闹家常便饭,护工哄着、逗着,现在竟然成了一名“开心果”。
冯阿姨癌症晚期,手术后溃烂,脓血外流,医院往外赶。这种情况一般不收。老人院念其家庭只有一个孩子,确实处理不了,就收下了。入住后护工每天为她清理腐烂的伤口,每天更换床单、被单,开窗通风,有护工甚至吃不下饭。在院里住了81天,回家后两天平静离世。
李爷爷来时浑身臭味,入住老人院第二天给洗澡、理发,家人再见面时焕然一新。这里每位老人都有一串故事,在诠释着老人院“积爱成福”的理念!
最美不过夕阳红。在老人院不只是一句口号,每位老人都是亲历者和见证者!